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从2010年设置伊始,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聚焦省内化纤、塑胶、新材料三个总产值超万亿的区域特色产业,在功能涂层材料、纤维材料功能化、柔性电子新材料三个领域形成特色与优势。现作为骨干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功能纤维材料”、“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等,这构建了本专业与省内其他高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希冀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锻炼,成为具备广泛的化学化工基础和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适合在材料、化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从事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的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品质保障、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截止2022年,本专业已为材料科学与化工行业输送了8届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500余人,深造硕士研究生60余人。培养了诸如季莹莹(党员,《人民日报》刊“百名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等创新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突出的毕业生。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博士学历以上教师占比为81.2%,拥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等一批高水平教师。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材料类本科毕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为62.5%,87.5%的教师在学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材料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3.8%。人才培养依托省中国漆新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省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有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超46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360万元,拥有双螺杆挤出机、注塑机、流延机、吹膜机、密炼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

本专业全过程实施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有功能纤维、柔性电子、功能新材料三个特色课程模块。人才培养中突出创新创业,通过第二课堂等,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外交流学习。实验实践课程占比为38.35%,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目前,本专业与福建思嘉集团、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省内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并实现了片状氧化铝镶嵌材料、天然水性固化剂、高性能电磁屏蔽织物等一批行业领先技术的转化。

 深耕错位发展,不断打造特色与优势,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理念;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我们的培养模式;优秀的教师团队、专业的科研平台、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我们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保障。